:::::【光影流转】托卡塔与赋格 :::::

       倾心于这部电影,并非源自影评口碑,而全因片名让我沉醉: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 。如此优美的法语,有个毫不逊色的英译与之相配: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中文译为:我心遗忘的节奏(又译:琴指心声)。据说翻拍自1978年由美国导演James Toback执导的《手指》,却取得了远远大于原作的成功。

       沉浸在古典乐声中,瞥见名词一二,不甚了解。看到一段关于“托卡塔与赋格”的解释,觉得不错:

      托卡塔的意大利原意是触碰,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经过交替构成的织体,而赋格是拉丁文FUGA的音译,代表着逃遁的涵义。

       在古典时期作曲家常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交替循环的特征。触碰和逃遁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体现着,就象是蝙蝠那样让我们无法把握生活的分类。

       巴赫著名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可谓典范之作,英伦乐队McFLY有首Transylvania好像就是沿用了这个曲式,唱出了几分吸血鬼的味道,可见这首作品极富可塑性与戏剧性:

    http://www.tudou.com/v/uUcZtSPMyG0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J.S.Bach: Toccata & Fugue in D Minor

  http://www.51119.com/play/swf/1.swf?mp3=http://www.bachorgan.com/DanLong/Toccata__Fugue_in_D_Mi.mp3&autostart=0&bgcolor=

       我突然想起一幕细节,电影中Thomas Seyr去试演的时候,演奏的是E 小调托卡塔赋格曲,然而他最终失败了,这是不是一种暗喻?正如电影海报上寓意的那样,左手怀揣着对于钢琴的热爱,渴望触碰美好的生活;而右手又是扰人清梦,逃遁良心,残暴嗜血。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又将谱写出怎样的旋律?片尾,一场挣扎后又坐在剧院里,欣赏爱人的钢琴会。十指和着音乐节奏,幻想着正在弹琴,那是他遗忘许久又害怕再次失去的节奏吗?他用嘴巴紧紧咬住命运的手指不肯松开,紧紧扯住梦想的天堂。迷失者终于寻到归家的路。

       巴赫赋格曲的巅峰之作,乃是《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两百年后,法国作曲家古诺巧夺天工,改编并谱写了著名的《圣母颂》(Ave Maria)。钢琴与提琴相映成趣,令人迷恋,如在天堂。

巴赫/古诺:《圣母颂》
J.S.BachBach/Charles Gounod:Ave Maria

  http://www.51119.com/play/swf/1.swf?mp3=http://dbgoncalves.com/Bach-Ave.mp3&autostart=0&bgcolor=

       我并非想写一篇影评,这只是沉醉者的只言片语罢了。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Posted on 1月 19, 2010, in 光影流转. Bookmark the permalink. 一条评论.

  1. What an Avant-garde way of portraying the soul of flesh.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