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美文共赏

:::::【美文共赏】卷柏的游走 :::::

      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说它奇特,是因为它会走。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它就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状,由于体轻,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就会随风在地面上滚动。
      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地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卷柏的这种游走常使它丢了性命——游走的卷柏有的被风吹起挂在树上,渐渐枯死,有的卷柏行走在路上会被车轧扁,甚至淘气的孩子把几株卷柏合在一起当球踢……这些卷柏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那么卷柏不走就生存不了吗?为此,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游走的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不久,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几天后,当这处空地水分减少的时候,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换地方。可实验者并不理会准备游走的卷柏,并隔绝一切可能将它移走的条件。不久,实验者看到了一个可笑的现象,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了那里,而且在几次把根拔出,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便再也不动了。实验还发现,此时卷柏的根已深深地扎入泥土,而且长势比任何一段时间都好,可能是它发现了扎根越深,水分就越充足。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人也像卷柏一样,为了寻找一个好工作,频繁地跳槽。其实,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学会适应,也许就是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本领了,实验中的卷柏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
☆☆☆☆☆ 今日新增板块:1)光影流转;2)FRIENDS。☆☆☆☆☆
建议使用 http://jeremy-gu.spaces.live.com/?mkt=en-uk 浏览本网页。

:::::【美文共赏】绝交的诗意 :::::

 

      绝交是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了反对。千金易得,知音难期。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何以先“交”而后“绝”之?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
      古人耿直,乃好绝交。《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易经》也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可见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已经颇有会心,尽管最爱研究君子和小人分野的孔子还是时常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叹,但总的来说还不失为“温柔敦厚”。到了汉代,绝交的举动也随着人的内在自我的日益觉醒而火药味渐浓。这一时期断交的故事颇不少,但把绝交当成天大的事写进文章且青史留名的,东汉的朱穆要算第一人。品行很方正的朱穆,有感于一个叫刘伯宗的朋友“一阔脸就变”的丑行乃愤而与之绝交。他写了一封绝交信历数刘伯宗阳奉阴违的事实,还附了一首绝交诗云:“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汙,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诗中朱穆自比为高洁之凤,斥刘伯宗为恶俗之鸱,骂得好不痛快!事实证明,朱穆果然开了一时风气。蔡邕在《正交论》里“疾浅薄而携贰者有之,恶朋党而绝交者有之”的话,说的正是当时的盛况。后来南朝梁代的刘孝标甚至还写过一篇《广绝交论》为朱穆隔代声援。
      这期间,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管宁割席”。因为朋友华歆在锄地时发现一片金子并将其掷出去(说明他眼里还是有金子),又在同席读书时被窗外车马经过的喧闹声所吸引而“废书出看”(说明他不甘寂寞),管宁就把好好的一张席子一刀两断,说:“子非吾友也。”故事纯用白描写成,而人物的动作心理乃至人格境界赫然可见,堪称中国文言小说之精短极品。在这则绝交故事中,有一个在场的道具——席子,还有一个不在场的利刃——剪子或者刀。正是这一点使管宁的绝交行为在其决绝性上超越了朱穆,撇开管宁在今天肯定交不到朋友的推断不论,那把看不清形制的刀具躲在历史的暗处闪闪发光,的确晃得我们这些稀里糊涂的现代人睁不开眼。
      有一段日子,我一直迷恋着那些绝交的故事。我常常想到另一个更为经典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嵇康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文《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魏晋之际最“酷”的美男子嵇康显得有些小题大作。读过这封绝交信的人难免都会犯嘀咕:老朋友山涛推荐的官儿你可以不做,可也犯不着“绝交”啊?绝交就绝交吧,干嘛又把人骂个狗血喷头?其实,想不通就对了。因为“刚肠疾恶”的嵇康不过借力打力,通过痛骂山涛表明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立场而已。这封信最终成为把嵇康推向断头台的引线之一。众所周知,行刑前,嵇康顾视日影,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唱。可在这唯美的死亡之前发生的“托孤”事件却未引起充分的注意。嵇康没有把他八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当时在场的哥哥嵇喜,却出人意料地交给了山涛,还对儿子说:“有山巨源在,汝不孤矣。”这不能不让千年后的我们大跌眼镜,可知在嵇康心里,所谓“绝交”的对象并非山涛,而是心怀鬼胎又杀红了眼的司马氏。正是在这一刻,死亡的诗意和绝交的诗意才令人心动地交织在一起。
      对于今人来说,绝交不仅洋溢着童年的天真,甚至还有些残忍的奢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嘛那么认真!可你得承认,古人的顶真中的确散发着更多的人的气息。古之绝交者往往外表似儒而骨子里近道。礼失求诸野,道不同则不得不诉诸“绝交”。绝交其实是一种表态,它主要不是宣布和某个个体的分道扬镳,而是在世俗与人海中为奋力区别出自我而发出的一声近乎绝望的呐喊。现代人绝交行为的减少不是出于理性的成熟,而是少了一些执著和操守,多了许多得过且过的私心杂念。

:::::【美文共赏】破碎的美丽 :::::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枝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蔷,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体面斜玉栏折裂,喜欢云雾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听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的滚动,然后静止。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他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种心理,但我确实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他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颠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他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啊!
      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以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中已婚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我知道:只要他的窗子曾经打开过——哪怕仅打开一秒钟,他就不会是一个老死的石屋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铬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美文共赏】想起嵇康 :::::

     站在竹林的边缘,我妄测:这迎面而来的柔风,是否曾用同样的轻柔,拂过一千八百年前“竹林七贤”中,那个卓而不群,名叫嵇康的人飘飘的长发呢?      
     黄昏中,一轮硕大的落日,彤红清晰地悬在苍茫的天际,天地之间骤然由寥廊澄明演变为静穆与庄严。竹林在落日金色的斜晖里,像一匹硕大、柔软的翠被,蓬松地覆盖着几个低低的山岗。晚风悠悠,岁月的云烟逐渐淡去,竹林里早已抓不着先贤们飘然远去的衣袂。      
     有时我想:才华横溢的嵇康,与阮籍、山涛、刘伶等人,道义相交,推心置腹,常聚于竹林之下,饮酒猜拳,弹琴赋诗,飘然若神仙,那该是怎样的一段佳话呢?而嵇康佯狂纵酒,不问政治,寄情山水,可去之处甚多,却偏偏选择了竹林,究竟对于竹是一种怎样的赏爱呢?是因为竹的那种清高绝俗、虚心正直、贤人君子般的德风吗?      
     站在枯黄的竹叶铺就的柔软的地毯上,于竹林漏下的斑驳的日影里,我定气凝神。悄然潜入的微风中,却听不到嵇康与朋友们肆意酣畅的呼喝之声。只剩一个充满不屈和高傲的故事,永远悠远而坚定地在青青枝竿间萦绕婉转,在人们的心目中激荡低回。      
     唐时房玄龄等人,在《晋书》中是用这样仰慕不已的笔墨,来表达他们对这位早他们三百多年而生的先人的敬意的:      
     康早孤,有奇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仪,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      
     英武而不修边幅,文彩风流,胸怀远趣,能言善辩,这便是嵇康了。      
     然而,嵇康是以其富于正义感和反抗性留名于史的。他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不满当时司马昭统治集团的腐朽残暴,公开揭露其“矜威纵虐”,不肯同流合污,深切同情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贫民。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敢于毁弃礼数,“非汤武而薄周孔”,善鼓琴,好庄老。在那段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岁月里,他游息于竹林之间,朝朝暮暮,与竹为伴,视竹为友,“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视自得,游心太玄”。      
      “竹林七贤”之一、好友山涛在离任尚书吏部郎时,推荐嵇康来接替自己的官职,嵇康大怒,一封洋洋洒洒掷地有声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像一道暴怒的闪电惊雷,直劈红尘,惊天裂地——他把山涛的引荐称为是“羞疱入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意即就像厨师羞于一个人屠宰,相拉祭师去帮忙一样,让他手执屠刀,也沾上一身血腥气。而自己做人的原则只和古代的贤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等人一样“亲居贱职,安乎卑位”,虽穷而“自得无闷”,“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倘若要共登仕途,“一旦迫之,必发狂疾”……      
     山涛接到书信,汗颜不已。他似乎看见嵇康就站在清秋清晨的竹林里,烟光、日影、露气皆浮于青竹的疏枝密叶之间;嵇康的孤傲清高、超拔流俗与青竹的安定祥和、高洁坚贞,同禀天地之正气,相互辉映,相互交融,混同一片了……      
     司马氏集团的亲信钟会不相信,便亲自去拜请嵇康。嵇康当时正在竹林边的一棵柳树下打铁,以养家糊口——也许今日竹林里枝翻叶舞时的萧萧悉悉,便是嵇康当初鼓动火炉风箱的声音——他不理不睬,只将一个长发披肩、挥汗如雨的背影留给了鲜衣怒马、随从如云的钟会。      
     除了嵇康打铁时那坚定的铿锵之声外,钟会甚至连一声表示不屑与蔑视的轻嗤也没有听到。      
     临去时,尴尬的钟会只望见了嵇康那道桀骜不驯、斜飞入鬓的剑眉,以及他身后无边无际、挺拔的竹林:枝竿青青,竹叶袅袅,气节凌寒。      
     钟会恼羞成怒,回来对司马昭说:嵇康是隐居的杰出人物,无法让他出来做官,您不必为天下担忧,可虑的只是嵇康而已。      
     于是,嵇康的尘世之旅到了尽头,他该步入辉煌的天国了……      
     一团黑色的云从天际迅速生成、聚集、涨大,然后狼奔矢突般地朝中天奔涌而来,夕阳和竹林隐入无边的黑暗之中。寒风自远方呼啸而至。终于在公元263年一个秋日的黄昏,历史的天空就要收留一个不屈的灵魂。      
     刑场上的嵇康,脊背依然挺得笔直。强风散乱了他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却怎么也吹不走他嘴角坦然的微笑。他环视了一眼那些素不相识曾为自己奔走伸冤不止的三千太学生们,端坐在别人送来的琴前,轻轻弹起了从此成为绝响的《广陵散》。琴声入云,则凝为霓霞;琴声坠地,则变为金石;琴声飞入竹林,则化作一股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在翡翠般碧绿光洁的枝竿之间婉转穿行……      
     嵇康掷琴长啸——啸声响遏行云,穿越岁月的深邃与神奇,冲破历史的风云雾霭,直抵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惊颤不已!      
一个英雄倒下了。      
     也许,在他伟岸的身躯仆向大地母亲怀抱的那一刹那,他能够真切地听到青竹拔节和竹笋在地底运行的声音。      
     然后,他便站成如我眼前的这片漫山遍野、清峻高洁的竹了。

:::::【美文共赏】乐感文化 :::::

 
     
      因为西方文化被称为“罪感文化”,于是有人以“耻感文化”(“行已有耻”)或忧患意识(“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来相对照以概括中国文化。我以为这仍不免模拟“罪感”之意,不如用“乐感文化”为更恰当。《论语》首章首句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还反复说,“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种精神不只是儒家的教义,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或潜意识,成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或民族性格。“中国人很少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
      因之,“乐”在中国哲学中实际具有本体的意义,它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就“天”来说,它是“生生”,是“天行健”。就人遵循这种“天道”说,它是孟子和《中庸》讲的“诚”,所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也就是后来张载讲的“为天地立心”,给本来冥顽无知的宇宙自然以目的性。它所指向的最高境界即是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到这境界,“万物皆备于我”(孟子),“人能至诚则性尽而神可穷矣”(张载):人与整个宇宙自然合一,即所谓尽性知天、穷神达化,从而得到最大快乐的人生极致。可见这个极致并非宗教性的而毋宁是审美性的。这也许就是中国乐感文化(以身心与宇宙自然合一为依归)与西方罪感文化(以灵魂归依上帝)的不同所在吧?包括鲁迅,也终于并不喜欢陀斯妥也夫斯基,这大概不会是偶然吧?
      由于“乐感文化”所追求的“乐”并非动物式的自然产物,而是后天修养的某种成果。它作为所谓人生最高境界,乃是教育的功效,所以儒家无论孟荀都主学习、重教育;或用以发现先验的善(孟),或用以克制自然的恶(荀)。它们所要求的人格塑造是以仁智统一、情理渗透为原则,实际是孔子仁学结构向教育学的进一步的推演。一方面它要求通过培育锻炼以达到内在人格的完成和圆满;另一方面,由于肯定人生世事,对外在世界和现实世事的学习讲求,也成为塑造的重要方面和内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与“博施济众”从内外两方面以构成所追求的完整人格即建造个体主体性。这也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美文共赏】一个半朋友 :::::

      从前有一仗义的人,广交天下豪杰武夫,临终前对他儿子讲,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先是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就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给我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快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将衣服换下,穿上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个能为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亲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称为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谒,把同样的话叙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这里我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钦官……”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以称为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让他的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纯粹快乐的事,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会打折扣。
      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美文共赏】不朽的失眠 :::::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仪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的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而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山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粱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尔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屋子亦如清霜,一粒粒冷绝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绿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三二,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警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个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美文共赏】青石小街 :::::

      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江南是日常生活中“小桥流水人”的江南,是陶然隐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是风流才子“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江南,是布衣少女“采莲南塘秋”的江南,是匆匆旅人“路长梦短无寻处”的江南,是落难君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江南……江南的每一样寻常事物,都成为了一种符号,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江南,在每一座小城小镇,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过。

      这样的小街,多数由青石铺成。青石铺成的小街,有多长?有多宽?这些你都不必计算,你要看的是,青石小街上,那一块块布满断纹磨圆了边角的石头。你可以想一想,算一算它经历的时间,然后再加上你自己刚刚走过的脚步,这样你就将青石小街记在心里了。

      你要留心小街两边高高的青灰砖墙,留心青灰砖墙上那些被雨水浸湿了的墙缝,以及墙缝里的一抹苔藓和几株暗绿小草。小街的深邃不是由它的长度决定的,而是由这些由岁月长出来的斑斓痕迹决定的。走过小街时,你的手一旦伸过去抚摸这里的砖墙,你就会生出一种因为沧桑变化而生长出来的幽长浩渺的怅惘和感慨。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步,让你缓缓而行,在缓缓而行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你还要留心面朝小街的那座老门楼。老门楼也许有一两座石狮也许没有,但它上面必定有几块用青砖雕刻成的图画。它们被称为砖雕,它们不单单是为着装饰,它们常常成为小街的向导,让从这儿走过的人,保留一种刻意的惊奇和猜想。这样的门楼,黑色的木门是一直紧紧关着的,你问不到,这座门楼是谁家的门楼,谁家的门楼可以这样长时间展示那旧时的生活和风格,谁家的门楼似乎想敞开却欲言又止如此守住它的沉默与秘密。但只要你询问,你就会加深对小街的感受。

      也许,你还要留心小街中间的那口青石井栏。那口井栏下面,井水是枯竭了,还是仍然一泓如碧,这都不要紧。你要做的是反复察看井栏上每一道绳痕,它们总是按照一个固定角度深入青石当中。你能知道这些绳痕经年累月天长地久,你却不知道究竟其中哪一道痕迹出自于少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哪一道痕迹出自老妇苍老的十指。小街上百年来的日常生活细节,有一部分镌刻在井栏的青石上。它的深刻之处,正是它的模糊不清,因为所有的日子都被一根牵扯着吊桶的麻绳无头无绪地消磨殆尽,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哪桶水用来煮茶酿酒,哪桶水用来洗菜做饭,哪桶水用来洒扫,哪桶水用来清洗?你不知道并非你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

      现在你肯定要留心于那位坐在小街上的老阿婆了,你当然会走过去与她说话。可惜她听不懂你的外乡人的语言。她点了很多次头,又摇了很多次头,这样你对小街上的老阿婆,终于也一无所知了。老阿婆自然梳着她从嫁到小街时就梳着的发髻,老阿婆自然穿着她成为小街的媳妇时就穿着的蓝布衣衫,老阿婆手腕上自然还戴着那副绿玉镯,这也许是她对家族和亲人最重要的纪念。老阿婆老了,她可以安闲地坐到小街上回忆故事了。她的故事漶漫无边,她从早到晚在那儿想呀想呀,不知在哪里断了,又不知从哪里接了过来。她的故事不是讲给小街上行人听的,她是讲给小街听的,也是讲给自己听的。你看到老阿婆身边或许有一只绣架,她手上或许拿着一根绣针牵着一根绣线,这是她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儿。于是老阿婆和她的绣活儿,也便成了小街不变的故事。你从老阿婆面前走过,你甚至是可以把这个故事带走的。

      你走完小街时,小街上空的天色晚了,高高的风火墙,连同爬在上面的藤萝,将暗影飘落在小街的青砖上。踏着小街的影子,你还想寻找什么呢?

      后来,小街转角处,一盏夜灯亮了。后来,小街在你走后,冷清入梦了。

:::::【美文共赏】四季抒情 :::::

 

  

 

      绿色的翅膀,托举着绿色的灵魂。
      当因袭的冰雪消融,天际吹来觉醒的东风的时候,新的希望的种子便在期待的泥土中奋争。那迎着最初的骄阳摇曳着的两片小小的叶子,就是它的满载着幻想的羽翼。
      看啊,那绿色的心在初霁的晴空振翅翱翔。  

      友情在炽热的火焰里燃烧。
      飓风煽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情中颤栗。
      繁枝伸向高空,像在擎起整个天宇;根须虬绕着泥土,它要紧紧地拥抱大地。每一个毛孔都在悸动,它拼命地吸收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它贪婪地吮吸着感情的乳汁,为的是让思想的子房变得更加充实。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终于,风浪停息了,大海一片宁静,理智的崖岸矗立在陆地的边沿悄然沉思。
      曾在风中那么热烈地喧闹过的绿叶沉默了,那争芳斗艳的百卉千花也都悄然低首,它们那快乐,而又惆怅的眼泪款款飘垂在熟透了的泥土里。
      只有金色的果实却从雾霭里羞涩地伸出自己的脸颊,那殷红的双唇似在等待着一次忘情的热吻。
      一切都终于成熟了。在林中,在草地,在田野,在山岗,在一切有生命和呼吸的地方,都留下了欣慰的女神那欢乐的足迹。 

      静止并不是就是终结,而凝固也并非意味着死亡。
      当冰雪像复活了的世纪一般沉重地压在高树和野草身上的时候,你听到的岂是它们痛苦和垂死的呻吟?
      当世界上最后一枚枯叶离开了瑟缩的枝头时,我看见它用一个甜美的微笑向过去的时代告别。而在高高的枝头隐约可辨的芽苞,正储存着第二个春天的全部信息。
      那么,让无情的冰雪埋葬掉陈腐的过去吧,也许,冷静的思考会带来更多智慧和敏睿。未来将属于另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季节!

:::::【美文共赏】YOUTH · 青春 :::::

YOUTH

By Samuel Erman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u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 of life.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merely by the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s.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rit back to dust.

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s,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re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infinite, so long as you are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the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v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CHINESE]

青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盛久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倒塌,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竖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JEREMY’S COMMENT

 

THIS beautiful essay was kept in a frame over the desk by Douglas Macarthur throughout the Pacific Campaign. Then it was picked up from his Tokyo headquarters by Japanese and spread widely in Japan. It then became the basis of many Japanese businessmen’s life philosophies. Even the founder of the Panasonic Company said that it had been his motto for 20 years.

Youth, I don’t know how many of you can catch the exact meaning of it? Maybe it’s only a euphuism which we often say. We are young, so we love to chase after the sunshine, to find our own positions in the society.  But nowadays, many young people lose the ideas about why and how to live. They bury themselves in drugs and wine. And gradually, they lose the confidence to continue living and the ways on their lives. They are not living. They just exist! Isn’t it much more terrible!

Oppositely, many old people still not give up things and are full of curiosity. They love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more and even try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They seem to be young. 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young is not the age and the appearance. Youth is a state of mind.

What I said simply doesn’t mean that you must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But at least, you have to be responsible for yourself. 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

So, if you do love the world even from when you open your eyes every morning, if you do care enough for the living, you’ll be young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