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思想钩沉

:::::【思想钩沉】你好二〇一〇 :::::

      二〇〇九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来不及思考整个过程,就投入了二〇一〇年的怀抱。八〇后们开始向奔四进发,而曳着其尾巴的我,也在彷徨与期望间向前走。

      Au Revoir, 我的2009!

上海 – 09/01/16 – “译者有心”博客开通
上海 – 09/02/01 – “艺潮呈澜”博客开通
上海 – 09/02/05 – 莫干山路50号
上海 – 09/03/07 – 《进化》多伦现代艺术馆
上海 – 09/04/14 – Stephen E. Lucas讲座
上海 – 09/04/18 – TEM 4 考试
西塘 – 09/05/27 – 梦幻西塘两日游
上海 – 09/05/29 – 上海美术馆
上海 – 09/06/29 – “译者有心”博客转移
上海 – 09/07/15 – 话剧《蛇诗慢》
上海 – 09/07/17 – Dragonfly
上海 – 09/07/22 – 看日全食
武汉 – 09/07/23-28 – 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
上海 – 09/08/05 – 达利作品展
上海 – 09/08/10 – CASIO翻译竞赛
上海 – 09/08/16 – 上海书展
上海 – 09/09/08 – 网络信息部招新
上海 – 09/09/11 – 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
上海 – 09/09/20 – 上海电子艺术节
上海 – 09/10/06 – 上海城市雕塑中心
上海 – 09/11/06 – Grace的婚礼
上海 – 09/11/12 – 校庆献礼月手册完成
上海 – 09/11/25 – 体育舞蹈
上海 – 09/12/02 – 《思索志》第二期
上海 – 09/12/09 – 上外E-ClASS颁奖典礼
上海 – 09/12/13 – 接待李肇星爷爷来上外
上海 – 09/12/18 – 上外六十周年校庆
上海 – 09/12/24 – 全家避风塘
上海 – 09/12/25 – 话剧《复活》

      偶然间看到这张红色暴力熊走在钢琴键盘上的照片,爱不释手。希望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红红火火(不要风风火火- -b)地走出一条旋律酣畅的阳光大道。\(^O^)/

······························

        观看了柏林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直播,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百听不厌,冥冥中觉得这是一首神奇的曲子。大师卡拉扬和魏森伯格曾经合作过,这回又见郎朗。

     http://www.56.com/n_img_/c48_/22_/28_/gaoge2005_/zhajm_12622878190hd_/5221800_/0_/48656616.swf

 —————————————————————————–
欢迎浏览JG翻译博客《译者有心》http://blog.sina.com.cn/jeremygu

:::::【思想钩沉】思维的乐趣 :::::

 

      很久没有闲暇心致重拾曾经的那份情愫,这里好似被我遗忘的荒原,徒留记忆中的美好和声声叹息。五个月前,我曾信誓旦旦地“回归”,可一转身便宛若清烟,就这么淡去了。

      转眼间,一年就这么了恍过去,无论是留恋于莎士比亚永恒之美的戏剧舞台还是奔走于此间彼座讲坛与课堂,还是高兴不已。唯一遗憾的是至今我才认识到自己明显的不足,或者说我如今才真正直视被自己掩盖的缺点。

      空中楼阁终有摇晃之日,根基不稳总会风移影动。我总是抱怨会有精读这门课程,虽然不可否认课本的确很好。我一直不理解精读课如何去上,即使它占有最多的学分。我会抱怨课文太多,以至于不能“精”读,我会怀疑老师水平,以至于没有收获,我会临时报报佛脚,以至于基础不实。我责怪客观的诸多因素,却不敢面对自己,扪心自问。其实我知道,这是一直以来我自己的真实状态。

      论学习,这好像是一个典型的学生话题,似乎和我的Space风格,格格不入。但并不局限于此,我想起了曾和Mr.朱磊做的采访,谈起了我姑且称之为“颜色理论”(笔者略有加工):

      复合型专业的建立就好比用两种颜料调一种颜色,目前的状况是,两种颜色都不充足或者两者中的主色非常欠缺,而这时我们急于要调出我们心仪的颜色,不是深了就是淡了,总之,并非理想的状态。反之,若主色充足,便可游刃有余,自由搭配,加上一些耐心,总会调和出理想的色调。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基础扎实,想向上累多少负荷都可巍然屹立,浑然不倒。我想这也就能够打开我近两年前落下的心结。之所以北外没有录取我,并不是我语言应用能力不够,而在于更长远地来说,如果考察语言基础(也就是笔试中的语文语法)不过关,要想向上进步是很有风险的。因为北外需要的是基础扎实的孩子。^^

      OK,我很高兴地将一切都解释通顺,享受这番思维的乐趣,也许我很久没有静心思考了。这时,耳边回响起那首爱尔兰歌谣:

      我的手写累了;我的大笔甚锐利;我的细笔用辉蓝墨水写出金龟子色的笔画。我的饱蘸墨汁的小笔写个不停,一本本绝美的书稿自笔底写就成。写成的书给爱美之士生活添彩,我手的劳累缘何而来?

 —————————————————————————–
建议使用 http://jeremy-gu.spaces.live.com/?mkt=en-uk 浏览本网页。

:::::【思想钩沉】回归 :::::

    光阴荏苒,一年之半不在,而今步入二十载,归此净土亦为静地。回归,为重拾。

  校内蛰居,好友往来甚频,分享精彩,偶有买卖之事,颇为风趣。偶道心事,但仍负觊觎之力,不甚自在。

    于此,每每布头,皆有呼吸之感,算是所谓新陈代谢。确定乃重举,此番态度悠然自得。

  往日一月一翻,稍有怠慢。然遇心事,鲜打腹稿,一吐为快。三思而行,会否变质,抑或沉淀,实乃不易之决,还待考量。静观变化。

       净。真净。觅得净身。

       静。真静。静中不凡。 

       回归。

 —————————————————————————–
建议使用 http://jeremy-gu.spaces.live.com/?mkt=en-uk 浏览本网页。

:::::【思想钩沉】我寻找渐逝的独立精神 :::::

      森林里有两条路可以走,而我选择了那条人迹罕至的路,那才会不同凡响。

——[美] 弗罗斯特

      我总爱回想起《死亡诗社》里,那个热爱诗歌和梦想的基廷老师,跳到书桌上,激情朗诵惠特曼的诗句的场景。“噢,船长!我的船长!”他也让学生们称他为“船长”。他撕去了教科书上对于诗歌欣赏刻板的定义,告诉他们不要墨守成规,要学会站到桌上,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世界。
      这番话或许也是说给我、我们这一代青年听的——会想能想却没有思想的一代。我看着身边的朋友顺从与父母早已设定的人生轨迹,执著地对我说:“我要读到博士!”“目的呢?”我追问道。朋友哑然一笑。——是尴尬还是无奈?
      的确,许多人放弃了作为个体的独立存在,失去了眺望未来的自信。独立精神随之逐渐消逝了。
      这种认识让我酸楚,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我潜心寻找着独立精神未逝的痕迹。
      寻找——麦田里的守望者为我提供了精神的坐标。上世纪美国“垮掉的一代”一生都“在路上”。凯鲁亚克,金斯堡等这些在战后出生的年轻人,继承了梭罗、爱默生“自助”精神的思考,淡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依靠,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
      在那个文化喧嚣的年代里,披头士诞生了独立摇滚。肖复兴在他的《聆听与吟唱》中曾这样评价约翰·列侬:“我喜欢他那种对于世界的关注,不是那种社论式的大气磅礴,而是独特的诗人式的关注。”
      独立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相反,那些具有独立精神的人以其沉潜的方式站在另一种精神层面上关注普世的命运。寻找中,我看见但丁“走自己的路”,高举人文主义的灯火照亮了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天空;陈寅恪不接受抛来的“萍花”以换得自己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王小波“特立独行”的文字,更是对社会诗意的、哲学的见证。
      在这个文化价值取向趋同的年代里,主流与强势不可避免的被商业化了。在我的寻找中,我羡慕那些依然“我行我素”的人。喜欢个体行为的尹吉男策划“多米诺画展”为中国当代艺术留下了一份独立发展的空间;在人们对商业大片趋之若鹜之时,贾樟柯依然执著于他的独立电影,威尼斯的“金狮”奖杯是对那些无缘“小金人”的资本神话的莫大讽刺。
      “我想去森林,因为我想从容生活。我想深入生活,吸取生命的精华。”死亡诗社的成员们在暗夜的山洞里朗读梭罗的诗。在寻找渐逝的独立精神时,我的心灵也曾有过一度复活的迹象。  

 —————————————————————————–
☆☆☆☆☆ 今天是07年07月07日,千年一遇的日子 ☆☆☆☆☆
愿我的朋友心想事成,好运相伴,也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建议使用 http://jeremy-gu.spaces.live.com/?mkt=en-uk 浏览本网页。
 
今日活动:LIVE EARTH 全球7城气候危机演唱会
London · New York · Tokyo · Shanghai · Sydney · Hamburg · Rio De Janerio
伦敦 · 纽约 · 东京 · 上海 · 悉尼 · 汉堡 · 里约热内卢
 

:::::【思想钩沉】终于跨过这道坎 :::::

 
      “终于跨过这道坎”——终于可以欣慰地写下这个标题。
      07年的高考总算尘埃落定,早先悬着的心也终于在分数揭晓的此刻放了下来。514,一个还算满意的成绩,为我12年的求学经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子而言,这道人生的大坎总会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2007年又恰逢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我想我已经实现了父母三十年前未了的心愿。
 
考前记忆——心灵重创
 
      2007年的四月,对我而言是苦涩的而难忘的。自信的我满怀憧憬地同上海的三十多位同学奔赴苏州中学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非通用语种面试(3月29~4月1日)。说自信,因为考试科目是我拿手的语文和英语。
      然而,考后感觉良好的我一时间无法接受近一个月苦等后(4月27日下午)电脑屏幕上那无情的三个字:未录取。我满腹狐疑,便重新输入,结果依旧。此时,心已凉了半截。更给我打击的是,同去的我校两位同学竟都被录取了。(后来我才知道上海一共才进了7个人)奇怪的是,那时我没有流泪,也许是懵了,傻了!我连忙拨打北外招办的电话,想让他们告诉我这不是真的,电话始终没有通。我倒在地上,挣扎着也不愿起来。幸好政教主任张朝晖及时赶来,给我信心,她让我重新培养起对上外的感情。
      接下来的五月,我常会反复听KEANE的A Bad Dream,仿佛那歌词与我的心情有惊人的契合。
      I wake up, it’s a bad dream / No one on my side / I was fighting / But I just feel too tired to be fighting / guess I’m not the fighting kind / Wouldn’t mind it / if you were by my side / But you’re long gone / yeah you’re long gone now.
      这道坎,很难跨过……此番经历常会出现在我的梦中,使我惊醒。
 
临考记忆——华丽转身
 
      经历了“北外门”事件,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我后来常拿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例子来疗伤。吕克·贝松年轻时考戏剧学院被告知他不配在那里学习。15年后,当他成为世界名导收到那个学院的邀请去授课时,很酷地说了一句:你们不配我来教。于是,我也顶着从进外交部转变成振兴中国翻译界的目标,预言15年后北外邀请我去讲学时,也很酷的甩出这句:你们不配我来教。(嘿嘿~)
      六月的到来,空气中也能闻到离别的味道。最后一堂课上,我也第一次看到班主任落泪,竟也难以抑制而潸然泪下。尔后,一个漫长的回家复习计划又井然而有序地展开了。我也不知道那小小的一张计划表是怎样被我安排得满满当当,如同厨师在四门学科间不停翻炒,好让“作料”拌入,孕育精华。于是我也看着成堆的复习资料被我一天天地拿走,最后剩下几张“精华贴”。考前三天实战模拟,让我试图进入高考的状态。
      6月6日,我早早地入睡,没有做梦。也许,六月的我正在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
 
开考记忆——水到渠成
 
      6月7日,万众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我没有选择出租车或者公车,而是骑在爸爸的摩托车后,体验那飞驰的速度——那是接近梦想的速度(有些矫情~自笑:-)。一早,同济中学的考场外人山人海,等待考场的开放。8点40分,考场如约开放,我也同大家一样,正期待着跨越高考这道坎。
      说实话,高考的感觉和平时,哪怕是模拟考也完全两样。难以形容,却毕生难忘。或许是这次比较难吧,并不像平时那样收放自如。偶尔对答完的考题露出还算会心的一笑。不过,“人难我难我不畏难”,这才是好男儿^-^.
      高考真的是水到渠成的事,也许考前会发现记忆中一片空白,然而让你看到那一道道印刷清晰的题目时便总能联想起复习的一切,那一张张挺括的答卷纸,也会使你做出下笔前的片刻踌躇。
      6月9日,当最后一门历史结束后,我的高考也结束了。当我迈出考场的一刻,我回头望了望,试图捕捉下记忆的相片。校门前,家长们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神也让我情不自禁地感动了。
 
考后记忆——漫长期待
 
       说来见笑,高考结束,每当我出门在外,总会盯着从身边驶过的汽车的车牌,盘算着自己的成绩。看到满意的数字便会长久注视,直至它消失于视线之中;看到不太满意的数字便会立刻闭起眼睛或转移视线,不让它降临在我的成绩单上。甚至考察数字的谐音,试图破解我以为是上帝留下的信息,期待着与成绩美丽的邂逅。
      这是一次漫长的期待!
      6月26日,我收到同学发来的短信,一本线划定了,文科:465!
      天哪,去年可是490,今年果然很低。这个分数线使我忐忑万分,原本五百一二十分的估计,竟随之也降了下来。那晚,我没睡好,心想要是4开头就糟糕了。
 
查分记忆——七上八下
 
      6月27日,陆续有些提前知道分数的同学的消息传来,都不怎么样,这也使我倍感压力。小道消息也接踵而至,什么18点就可以查了咯,一本线又变成480了咯等等,令人心烦。晚饭后,我早早地打开查分的网页,在写字板里事先打好了待输入的号码,等待22点的到来。
      21:55分,我把爸妈“赶”出了房间,在电脑前坐下,打开桌面时钟,看着指针一圈圈转过,做着似乎傻傻的倒计时。22点那一刻,我点开了查分通道,将号码复制后,发现还要一个6位数的密码,我试了十来遍我常用的几个密码,都不正确。偶然从东方网里得知是身份证的第4到9位数,匆忙中竟打开了成绩显示的页面。刹那间有些迟疑,看到514这个令人欣慰的数字。于是仔细一扫,还不错,便飞奔至爸妈房间,叫嚷着成绩。而后,沉浸于一片喜悦之中。
      ……(这里有些冗长,就存我记忆中吧!)
 
      高考这道坎终于跨过了,今天早晨,徐鹏早早打来电话说收到通知了,让我也收到后马上去学校登记。可是,我等啊等,11点半了也不见送信人的身影,我都怀疑是不是分数错了,拿回去改了。徐鹏已经不耐烦了,呵呵,我劝他还是回去吧~~不久成绩单来了……下午送去拿毕业证书……正式毕业了!
 ——————————————————————————
建议使用 http://jeremy-gu.spaces.live.com/?mkt=en-uk 浏览本网页。

:::::【思想钩沉】假如只有三天 :::::

      我想步入森林 / 因为我想从容生活 / 我想深入生活 / 吸取生命精华 / 大败不是生活的全部 / 如果不是这样 / 当我濒临死亡时 / 就会发觉我没有生活过。

——梭罗

      前不久,有人问了我这个问题:如果生命还剩下三天你会做什么?我说,我要在这里回答。
      虽然感觉这个问题对生者来说有些突兀与颓废,但不失为思考人生,体悟人生的契机。也许,许多人会选择在最后的三天去实现未了的梦想,努力使自己“流芳百世”,试图彰显人生的价值。思考了许久,我决定作如下回答:
      我并不竭力体现最后的三天有何特殊,因为这会使我觉得逝去的日子是虚度,留下许多重要的事在不可预知的最后的时光完成,本身就有些迟到的意味。
      每个人都会在记忆中留下回忆的空间。只是现在我们所做的是“创造”,无暇“回忆”。我想我最后的三天应该是沉浸在回忆里的。
     可能会翻出小时候的作业本,望着自己用还不熟悉的连体字签的名,露出不经意间浅浅的一笑。也许一张旧照片夹在其中,上面是和好友的合影,回想起共同度过的时光。大概也会找出心爱的人送的礼物,拂去上面的灰尘,回味甜蜜的牵手。这时又摸着童年父母为自己织的毛衣,让泪水浸湿衣襟,想着绵长的亲情。还有……
     美好的回忆总是令人欣慰,让我明白来时的旅途没有荒废,逝去的时光没有虚度,世间还有值得我爱的人和事。就这样,在告别尘寰时我可以自信而又幸福地离去。
     我想到了韩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里三顺最后的叙述:“努力爱着,生活着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是的,把每一天都当作末日,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制造美好的回忆,留待真正的生命末日去回味和品尝。
      借用惠特曼的诗句:
   “我啊!人生啊!这些循环的人生问题,
      失信者面临无尽的诱惑,
      城市充满愚民……
      我啊!人生啊!其中有何益处?
      答案:
      你们置身此地——人生存在且一致,
      感人的戏剧演下去,你可赋诗一首。”

 ——————————————————————————
☆☆☆☆☆ 今日新增板块:1)影剧天下;2)开卷有益。☆☆☆☆☆
建议使用 http://jeremy-gu.spaces.live.com/?mkt=en-uk 浏览本网页。

:::::【思想钩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

     说起来漫步只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旁若无人的,这就注定了其孤独的底子。当然两个人也不是不可以漫步,只是那样的情形常常会表现为两个极端,一个是形而上画派代表人物夏加尔同题画作《散步》里的那一对男女,漫步到半空去了,这样的漫步更应该叫做散心吧;再有就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和直子,他们喜欢在夏天的夜里在了无人迹的东京街头漫游,也不说话,一直走,直到黎明。那样的行走有着一份无法言说的冷清和落寞的寂静。

     上帝留下了空白的道路,而我们用散漫的脚步去填满。漫步就应该是让人陶醉的一个事情吧,是属于自由者的。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的自由者,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享受到漫步的乐趣。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漫步者,就是法国的让·雅克·卢梭,在他颠沛流离的晚年甚至将一本小书就命名为《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不到十万字,几乎写尽了一生的悲欢离合,读起来让人觉得辛酸。而他那漫长的一生也好象是一段长长的旅程上的孤独漫步。

     扉页上的卢梭被画得细小而且修长,背后的三两棵白桦也是细小而且修长,白桦是巴黎郊区的白桦,卢梭是巴黎郊外的卢梭,在一场雨来前的十八世纪的下午,那些呼啦作响的白桦叶片翻飞在孤独的灵魂背后,人老了,跑不起来,前面没有酒馆,后面没有庄园,一个凄凉的人独自行走,没有归依,是怎样一种情景啊。

     “上帝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砸碎。”——或许只有说这话的人才是人世间孤独的漫步者。其实,上帝塑造每一个人模子都被砸碎了,可大多数人并不认可上帝的塑造,便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了一次,于是,世间少了孤独者,多了世俗人。  

:::::【思想钩沉】高三快乐 :::::

:::::【思想钩沉】想飞的天空 :::::

      曾经长时间地仰首看天,看天上的鸟儿。它一会儿扶摇直上,侧着身子穿破那块瓦灰色的乌云;一会儿又俯冲下来,用双翼在天空划下一道转瞬即逝的弧线,优美而自在地飞向远方。望着它,我久久地回不过神来,因为我也渴望能振翅高飞,渴望实现我的凌云壮志。
      拜读过徐志摩的《想飞》,其中写道:“飞。人们原来都会飞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了,有的翅膀掉了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了……”
      现实生活中,我就被一种无形的胶水将翅膀胶住。父母总是认为我的翅膀还不坚硬,经不住风吹雨打。一个“不许”,一个“不行”束缚了我,我——失去了自由。
      徐志摩说:“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洋,从海洋再看回陆地——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于是,我尝试飞翔,想让我的心情飞翔。去游历高山云海,游历这片磅礴的 世界:在北京参观古老禁城,触摸它千年的沧桑;在青岛驰骋碧波,感受大海的广袤;在钱塘江上俯视汹涌的大潮,嘲笑它摧毁不垮我的意志。
      于是,我尝试飞翔,想让我的心灵飞翔。去畅游文化书海,认识这片精彩的世界:从《再别康桥》了解徐志摩,让那轻轻的韵律在心中荡漾;从《海燕》认识高尔基,明白拼搏的人生最为精彩;从《哈姆雷特》领悟莎士比亚,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
      于是,我尝试飞翔,想让我的心绪飞翔。去聆听音乐旋律,体验这片灵动的世界:听Westlife的《Seasons in the Sun 》,唱尽了天下所有真正共患难的友谊;听贝多芬的《命运》,体验前所未有的音乐感动;听Jay的《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寻找属于自己的蓝天。
      我仍然执著地想飞,张开尘封的翅膀,向着天空,迎着阳光飞翔。

我有一个想飞的梦想。

这里是想飞的天空。